7大必備工具助力開發者極速構建AI應用—從原型到部署的全流程實用指南

7大必備工具助力開發者極速構建AI應用

有沒有想過,開發者如何在短短幾天內將 AI 創意轉化為功能齊全的應用?這看似不可思議,但關鍵在於巧妙高效地使用合適的工具。在本指南中,您將探索構建 AI 應用的 7 個必備工具,這些工具可以簡化從資料準備和智慧邏輯到語言模型整合、部署和使用者介面設計的所有流程。無論您是構建快速原型還是啟動可投入生產的應用,瞭解使用哪些工具以及使用原因都將至關重要。

AI應用的工具整合

工具在 AI 應用中發揮著核心作用。它們可以作為 AI 應用的核心元件,也可以支援增強功能的關鍵特性。整合工具可以顯著提升 AI 應用生成準確可靠結果的能力。下圖展示了 AI 應用內的典型資料流:

  1. 使用者首先輸入資料(例如,查詢)。
  2. 此輸入經過 LLM/API,後者執行推理和內容生成。
  3. 接下來,編排層協調各個流程並連線到向量資料庫。
  4. 最後,使用者透過前端介面與系統進行互動。

AI應用的工具整合

7款賦能AI應用的工具

現在,讓我們來探索 7 款塑造當今 AI 應用構建方式的核心工具。雖然您的具體堆疊可能因您的目標和偏好而異,但此工具包為您的任何 AI 驅動專案提供了靈活且可擴充套件的基礎。

7款賦能AI應用的工具

工具 1:程式語言

程式語言是任何 AI 專案的基礎。它定義了專案的生態系統,也有助於確定我們將在專案中使用的庫。一些程式語言,例如 Python 和 JavaScript,提供了大量用於開發 AI 應用程式的庫。Python 和 JavaScript 是關鍵的選擇。

  • Python 是機器學習應用的首選語言,擁有大量用於構建 AI 應用的框架(TensorFlow、PyTorch、scikit-learn)。
  • JavaScript/TypeScript 是 Web 和互動式應用的理想選擇(TensorFlow.js)。

工具 2:語言模型和 API

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就像 AI 應用程式的大腦。這些 LLM 可以透過思考使用者查詢來有效地回答問題。將這些 LLM 整合到您的 AI 應用程式中,可以賦予您的應用程式超能力,使其能夠進行思考並做出相應的決策,而無需對 if-else 條件進行硬編碼。

  • 市場上有多種開源或商用的 LLM。OpenAI 的 GPT-4o、Claude Sonnet 4 和 Gemini 2.5 Pro 等商用 LLM 均已上市。
  • Llama 4 和 Deepseek R1 等開源法學碩士也已上市。
  • 這些 LLM 提供了整合方法,例如 OpenAI Completion API 或 HuggingFace Endpoints,我們可以輕鬆地將這些 LLM 整合到我們的 AI 應用程式中。

工具 3:自託管LLM

如果您不想將您的個人資料暴露給 AI 公司,一些平臺提供本地系統的自託管功能。這種方式可以確保更好的控制、隱私以及成本節省。OpenLLM、Ollama 和 vLLM 等平臺提供了大量可託管在本地系統的開源 LLM。自託管開源 LLM 的主要平臺包括:

  • OpenLLM:一個精簡的工具包,允許開發者將自己的 LLM(例如 Llama、Mistral)託管為 OpenAI 相容的 API 端點,並內建聊天 UI。
  • Ollama:它以簡化本地 LLM 託管而聞名;您可以輕鬆安裝並透過終端或 REST API 輕鬆執行它。
  • vLLM:它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推理引擎。它是一款高效能工具,可以提升 LLM 的服務速度和記憶體效率。

工具 4:編排框架

您已經定義了所選工具、不同的 LLM 和框架,但現在需要了解如何將它們組合在一起。答案是編排框架。這些框架廣泛用於在 AI 應用程式中組合工具的不同元素。用例包括連結提示、記憶體實現和工作流中的檢索。一些框架包括:

  • LangChain:這是一個強大的開源框架,用於構建基於 LLM 的應用程式。它簡化了完整的開發生命週期,例如提示管理和代理工作流。
  • LlamaIndex:它充當資料(資料庫、PDF、文件)和大型語言模型之間的橋樑,用於構建上下文豐富的 AI 助手。
  • AutoGen:這是一個開源多代理編排框架,使 AI 代理能夠透過非同步訊息傳遞在環境中進行協作。

工具 5:向量資料庫與檢索

現代人工智慧應用需要特殊型別的資料庫來儲存資料。過去,應用程式資料通常以表或物件的形式儲存。如今,儲存方式發生了變化,人工智慧應用需要儲存高密度向量,這需要像向量資料庫這樣特殊型別的資料庫。這些資料庫以最佳化的方式儲存向量,使搜尋或相似性搜尋儘可能流暢。它能夠實現平滑的檢索增強生成 (RAG)。一些向量資料庫包括:

  • Pinecone:它是一個雲原生向量資料庫,提供最佳化的高效能近似最近鄰 (ANN) 搜尋,並支援大規模搜尋。它內建了一個完全託管的語義搜尋整合。
  • FAISS(Facebook AI 相似性搜尋):它是一個強大的開源庫,針對大規模聚類和語義搜尋進行了全面最佳化。它同時支援 CPU 和 GPU,從而提高了檢索速度。
  • ChromaDB:它是一個開源向量資料庫,注重記憶體儲存,這意味著它將向量儲存在本地系統中。它確保高吞吐量和可擴充套件的處理或嵌入。

工具 6:UI開發介面

AI 應用程式需要一個前端來支援使用者與其元件互動。Python 中有一些框架只需極少的程式碼,您的前端幾分鐘即可準備就緒。這些框架易於學習,使用時具有很大的靈活性。它允許使用者以視覺化的方式與 AI 模型互動。一些框架包括:

  • Streamlit:一個開源 Python 庫,無需任何前端編碼知識,即可將資料指令碼轉換為具有即時更新、圖表和小部件的 Web 應用程式。
  • Gradio:它是一個輕量級庫,可讓您將任何函式或 AI 模型包裝為 Web 應用程式,具有輸入和輸出欄位、即時共享連結和易於部署的特性。

工具 7:MLOps與部署

機器學習操作 (MLOps) 是構建 AI 應用的高階概念。生產級應用程式需要模型生命週期和監控資料。MLOps 負責協調整個機器學習生命週期,從開發、版本控制到效能監控。它在 AI 應用開發和部署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。有一些工具可以簡化這些流程。核心工具和平臺:

  • MLflow:它簡化了實驗跟蹤、模型註冊和推理伺服器的構建。應用程式可以使用 MLServer 甚至 FastAPI 進行容器化和部署。
  • Kubernetes:它支援部署通常打包在 Docker 容器中的 AI 和機器學習應用程式,從而簡化部署過程,提高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用性。

小結

本指南幫助您選擇合適的工具來有效地構建 AI 應用。像 Python 這樣的程式語言透過定義應用程式的邏輯和生態系統構成了基礎。 LLM 和 API 透過支援推理和內容生成來提升智慧,而自託管模型則提供更強的控制力和隱私保護。LangChain 和 AutoGen 等編排框架有助於連結提示、管理記憶體和整合工具。Pinecone、FAISS 和 ChromaDB 等向量資料庫支援快速語義搜尋和強大的檢索增強生成功能。Streamlit 和 Gradio 等 UI 工具可以輕鬆構建使用者友好的介面,而 MLflow 和 Kubernetes 等 MLOps 平臺則可以管理部署、監控和擴充套件。

藉助此工具包,構建智慧應用程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,您只需一個想法和幾行程式碼,就能實現下一個 AI 驅動的突破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問 1:我需要全部 7 個工具才能開始嗎?

答:不,最初無需採用所有工具。您可以從最低配置開始,例如 Python、OpenAI API 和 Gradio,以快速構建原型。隨著應用程式複雜度或使用量的增加,您可以逐步整合向量資料庫、編排框架和 MLOps 工具,以提高穩健性和效能。

問題 2:為什麼選擇自託管而不是基於 API 的使用?

答:自託管可以更好地控制資料隱私、延遲和自定義。雖然 API 方便進行快速實驗,但在本地或本地託管模型在規模化方面更具成本效益,並且允許進行微調、增強安全性和離線功能。

問題 3:像 LangChain 這樣的編排框架是否必要?

答:雖然編排框架對於簡單任務並非必需,但對於涉及提示連結、記憶體處理、工具使用和檢索增強生成 (RAG) 的多步驟工作流來說非常有益。它們抽象了複雜的邏輯,並支援更模組化、更易於維護的 AI 流水線。

問題 4:我可以在不使用雲平臺的情況下進行部署嗎?

答:是的,您可以在本地伺服器、邊緣裝置或像 DigitalOcean 這樣的輕量級平臺上部署 AI 應用。使用 Docker 或類似的容器化工具,您的應用程式可以安全高效地執行,而無需依賴主流雲服務提供商。

問 5:如何在生產環境中監控和管理模型效能?

答:MLflow、Fiddler 或 Prometheus 等 MLOps 工具可以幫助您跟蹤模型使用情況、檢測資料漂移、監控響應延遲並記錄錯誤。這些工具可確保可靠性,並幫助您做出有關重新訓練或擴充套件模型的明智決策。

評論留言